欧门范文

内科护理论文(内科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

15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一、内科护理多发事故原因

该院内科护理总体比较好,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二、基于安全视角的临床优化对策

基于如上所反映的多方事故以及存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护理意外是可以通过安全教育以及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而避免的。针对存在的问题该文主要从药物的管理、护理行为的规范及病人行动辅助等三个方面对安全模式下的临床优化对策进行探讨。具体如下:首先,对药物清单以及床位号等明显标识采用电子化办公以及电子输出等模式进行,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由于字迹潦草等人为问题造成的药物管理混乱。通过建立核查机制即主治医生—护理人员的双重防范机制,利用主治医师对药品进行最终监管的方式来对药物的注射以及发放进行最终核查进而保障药物发放与使用的正确性。此外,还需要明确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具体流程,从时间角度去看需要为护理人员交接提供必要的缓冲时间。从管理制度角度去看需要明确交接责任。其次,这对输液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输液统计以及输液护理工作,护理科室对于输液内容需要有充分的认识,按照输液过程中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类识别与管理。做到风险化的区别对待。最后,建立并积极应用高效的床头召唤设备,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缩短护理人员的反映时间。在病患出现意外之前对所有风险进行评估,并做好提示工作。

三、内科护理人员管理体系构建

为了达到护理零事故的目标,该院对内科护理临床的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改革主要从组织模式、责任监督以及绩效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如下:在组织模式方面:本院内科护理改变传统的护士长领班的组织模式而是采用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护士组织成立责任护理组的管理方式。同时,利用这种管理体系使得每一个护理护理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去。在责任监督方面:采用了全员监督以及自我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予以监督与修正。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后积极的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检测与总结,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护理的漏洞,并进行积极的补救。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将以病房或者具体的病人为基本单位,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护理人员上,通过这种明确的责任制度来增加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绩效体系建设上:主要是通过在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内容中增加安全绩效的概念,并提高安全绩效在整体绩效中的比例,此外,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模型中引入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将安全、质量、效果等概念融入到护理人员的绩效体系之中。并以奖金、培训、升职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激励。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安全意识。

2

【摘要】 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关键词】 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1 我国高职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 “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 内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2.2 教学改革的难度 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2.3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 “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 讨论

3.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3.2 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3.4 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 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5 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 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参考文献】

1 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 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3

风险管理的实施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因素均为风险因素。加强对内科中这些风险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xx年和20xx年两年内科护理人员均一致,均为女性,共23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9.25±4.35)岁,工作年限:2~10年,平均工作年限:(5.22±1.83年),学历:专科8人、本科10人、研究生5人。于20xx年和20xx年分别随机抽取内科患者各100例,20xx年100例,男女各一半,中位年龄(34.12±2.34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8例、25例、12例、18例和7例。20xx年100例,男51例,女49例,中位年龄(34.56±2.01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6例、27例、12例、18例和7例。

1.2方法

台风暴雨应急预案模板

我院内科于20xx年1月对常规护理管理下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于20xx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添加风险管理措施。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自觉学法,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②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改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权益,自动对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度。③完善、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正确,并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和标志,避免药物配伍错误、注射用药错误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④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如远离充电源等易燃易爆物品,加用床档避免坠床,加用防滑垫避免跌倒。⑤加强营养提供。内科患者营养状况低下,需加强营养补充,提高其抵抗力,避免出现感染等风险。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三项和总分,分数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记录,进行t检验。风险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统计学结果中P<0.05表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总分对比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总分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内科个案护理论文范文

2.2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20xx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10/100),20xx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1/100」,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稍有不当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风险管理可通过细节措施的实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如病房内防跌倒、防坠床和烫伤等的干预;护理上注重与患者沟通,避免出现纠纷风险;制度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出现用错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通过营养干预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意识上注重风险意识,从源头上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表明,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4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到我市二院就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在20一68岁,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有家人陪同。120例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并且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通过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因食管静脉曲张巧例,因胃溃疡30例,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犯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3例。首先,我们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我们得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显效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20例,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方法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l.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综合护理措施

l.2.1做好密切的临床观察

密切的临床观察是做好内科护理的前提,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首先,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生命特征。包括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脉搏跳动情况、呼吸是否通畅、体温是否升高等,一旦患者的这些生命指数由变化,要及时地采取应急措施。比如患者体温持续偏低,很有可能是失血性休克,患者体温在38℃以上则有可能是出血后诱发了感染。其次,要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呕血、吐血,如果不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很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呕血情况,患者的便血,查看其便血是否有腥臭,并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出血部位。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鲜血,那么可以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如果患者大便呈黑色且有便血,那么可判定患者的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如果患者反复呕血,且黑便次数增多,护理人员要勤加观察,这有可能是患者消化道继续出血的征兆。

l.2.2做好临床紧急护理

要想加快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恢复速度,保证患者的安全,必须要做好临床紧急护理处理。首先,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的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护理人员要及时叮嘱或帮助患者进行调整,比如可以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患者呼吸不畅,或吸人血液发生窒息。其次,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说,保证卧床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患者在休息时会出现姿势不对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引导患者进行调整,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休息,以保证充足的脑部供血,同时,要让患者稍微抬高下肢。再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护理和补充血容量护理。一般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护理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插管之前,要认真检查囊管是否存在漏气问题,要认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神志不清状况,避免患者出现意外症状。在插管之后要保证胃气囊压力和食管气囊压力维持在标准值之内。当然,在插管完成之后,护理人员还要持续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引流液的数量与颜色是否有异常。

l.2.3做好患者饮食、不适症状的基础护

理除了做好临床紧急护理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基础护理注意事项繁多,需要护理人员认真仔细。比如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当患者出现呕血症状时,一定要禁止患者饮食,并持续观察患者在随后的24h内有没有继续呕血,只有在患者停止呕血时,才可以让其饮食少量流质食物。很多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就开始大吃大喝,这对于恢复是极为不利的,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进行定量饮食,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严谨患者食用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要让患者忌烟酒。除了饮食护理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和清洁护理,患者呕血后口腔中会充斥着血腥味,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因为血腥味太浓出现呕吐情况。

l.3效果判定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采用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共包括满意、一般及不满三个选项;护理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等。

l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才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检验,患者满意度对比采用秩和检验,以尸<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合作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的合作率为67%,统计分析才为5.34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5」。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其中观察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760%,两组对比差异较大沪<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较多,且上消化道出血呈现出发病较急的特点,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呕血、吐血、便血,上腹疼痛症状,患者在出血的同时还有可能诱发其他并发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细致观察,并认真记录患者的临床反应,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护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做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紧急护理工作,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急救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很多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因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出血就意味着病情加重,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不治之症,因此,往往会出现焦虑、精神不佳症状,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会让患者的病情加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认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些临床症状和恢复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现有严重心理负担的患者要及时地进行引导,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一些有利于自身康复的常识,争取早日康复。总的来说,内科护理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5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恢复健康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 60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神经内科护理疗法, 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3.3%, 对照组患者有效率73.3%,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7%, 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 在脑血栓患者恢复过程中, 神经内科护理能够增强患者心理抵抗力, 通过运动疗法促进血液循环, 从而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 对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脑血栓;康复运动;作用分析

脑血栓的发病率较高, 是常见的老年疾病。脑血栓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引发的, 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严重的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鉴于脑血栓病种接诊率较高、治疗周期长的特点, 本院于20xx年1月引进了神经内科护理治疗方法, 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了神经内科护理程序的救治, 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xx年1月~20xx年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根据两组患者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中女 16例, 男 14例;年龄 42~86岁, 平均年龄(62.72±8.03)岁;重型脑血栓患者 10例, 中度12例, 轻型8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6例;年龄41~89岁, 平均年龄(64.86±8.24)岁;重型患者9例, 中度14例, 轻型7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患病程度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按照医生嘱托, 按时给患者服用药物, 进行恢复情况检查, 提示患者注意生活作息习惯, 观察病情发展状况, 及时将恢复情况汇报给医生。

观察组采取在对照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添加神经内科护理疗法, 具体如下:①心理康复治疗。脑血栓发病突然,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众多不便,患者易产生恐惧心理。在对其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脑血栓发病机理, 增加与患者的交流, 减缓患者的精神压力, 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②康复训练。由于血管阻塞、破裂导致血块压迫脑神经, 以至于血栓患者产生肢体行动障碍。手术治疗后,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运动功能恢复训练, 比如, 发病4 d后, 要增强关节和肢体活动, 通过帮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坐立行走练习, 促进他们身体内的血液流通, 提高康复速度。③观察和护理并发症。患者在脑血栓发病期间, 易出现应激性溃疡问题, 医护人员要按时对患者的口腔和导尿管进行检查, 保证患者呼吸道和导尿管的通畅。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脑血栓患者的恢复情况可分为:痊愈(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思路清晰)、基本痊愈(能够借助辅助物自行走动, 具有语言功能)、未痊愈(无生活自理能力、口齿不清晰、思维不受控制)。有效率=(痊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由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和治疗, 判定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做好记录。或者,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在患者出院当天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100%收回, 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康复等级比较 通过神经内科护理治疗, 两组脑血栓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痊愈和基本痊愈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而未痊愈的人数少于对照组, 见表1。

2. 2 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对恢复运动缺陷的护理方法的评价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3. 1 神经内科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提高恢复速度 患者受病痛的折磨, 情绪低落, 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积极性不高, 不利于病情恢复。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强调心理疗法。护理人员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给患者讲解关于脑血栓病的基本知识, 包括发病原因、康复疗法、康复阶段以及积极的治疗态度对病情恢复的帮助作用等内容, 鼓励患者调整心态, 保持好心情, 建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饮食, 减少食物对病情的刺激, 配合家属对患者进行精心地照顾, 及时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3. 2 神经内科护理降低了引起脑血栓及其诱发疾病的发病概率 引起脑血栓发病的因素很多, 病发种类也相当繁多, 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临床证明, 严重粥样硬化、血栓扩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可直接诱发脑血栓。糖尿病或急性糖升高易引起脑血管患者改变弥散方向, 降低动脉血管弹性, 同时引起高血糖, 从而产生大量乳酸, 导致酸中毒和脑水肿, 扩大脑梗死范围。脑血栓易引起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等症状,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学者发现, 神经内科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高血糖等症状, 维持患者良好的康复状态, 遏制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李娟.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健康之路, 20xx(1):88-93.

[2] 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xx,3(11):78-82.

[3] 王玉红, 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吉林医学, 20xx,32(9):45-55.

[4] 杨俊.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xx,9(6):57-63.

6

[摘要]目的剖析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xx年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3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xx年间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的50例患者和24名护士作为研究组,分析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0%,明显比对照组的86.00%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5.83%,比对照组的78.26%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内科护理管理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可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护理管理;应用效果;人性化管理;满意度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意识显著升高,使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现代化的护理管理方法,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可对护士的自身潜力进行充分的挖掘,并起到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保障患者权益以及促进医院发展的目的。相关研究表明,于临床内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积极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连贯性与合理性,同时还能激发护士的工作潜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社会与经济效益,塑造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此次研究,将以该院中的100例内科患者(接诊于20xx年1月—20xx年12月)为对象,着重剖析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20xx年1—12月期间,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47.3±6.1)岁。护士23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8岁,平均(28.3±2.7)岁。研究组:20xx年1—12月间,该科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时所接收的患者50例,其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1~76岁,平均(47.5±6.2)岁。护士24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37岁,平均(28.1±2.6)岁。比较两组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甲组人性化管理的方法为[1]:于护士的办公区域当中摆放绿色盆栽与花卉,同时根据护士的要求摆放一些装饰物,让护士能在一个温馨、舒适的氛围中工作。加强不同科室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力度,定期开展座谈会,及时解决护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上级管理员,应主动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并向其提供相应的指导,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每月组织护士进行1次户外活动,帮助护士减轻心理压力,纾解紧张等负性情绪。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排班,让护士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制定考核体系,每月月底对护士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1次考核,并落实奖惩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开展全体会议时,鼓励护士多发表其自身的看法,让每位护士都能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价值。针对表现较突出的护士,需于会议中予以相应的表扬与奖励,同时邀请其和其他护士分享经验,以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有投诉亦或者是工作中有失误的护士,需积极调查原因,并予以相应的责罚,责罚时,需注意对护士的尊严和权力进行有效的维护。

1.3评价指标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评价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分值最高均为100分,其中不足60分视作不满意,60~89分视作基本满意,90分及以上视作非常满意。[(非常满意+基本满意)/组例数×100%]的结果即为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为86.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士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达到95.83%,明显比对照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临床医疗体系中,护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且其同时也是和患者有直接性接触与沟通的一线岗位[2]。研究发现,护士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和操作能力对患者病情的归转以及预后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此外,护士的工作态度也能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过去,因护士的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医院并未制定出系统性、完善性的管理制度,使得护士在工作过程当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而不良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清晰的责任体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4]。内科所涉及的疾病较多,病情较复杂,护理工作十分繁杂,且任务量也比较高,所以,其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对于其他科室更高。对此,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手段,对内科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干预。人性化管理属于是一种比较新兴的管理方式,既能显著提高护理团队的合作能力与服务精神,同时也能帮助护士改善工作环境,纾解紧张等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让护士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面对患者[5]。相关研究表明,对内科护士进行人性化管理,可有效整顿护理团队的纪律,维护护士的良好形象,让护士更具有威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与依赖感[6]。另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可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促使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加谨慎、小心,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对表现较好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能显著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

在此次研究当中,对照组为该科未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收的患者,而研究组则是该科在开展人性化管理工作之时所接受的患者,经综合分析后总结出,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98.00%vs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对其自身工作情况的满意度为95.83%,明显比对照组的78.26%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于内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助于为护士减压,维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淑杰.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J].中国卫生产业,20xx,13「9」:173-175.

[2]韩桃桃.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xx,11「1」:85-86.

[3]解圆圆.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xx「27」:69.

[4]杨朝凤.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xx,26「6」:209-210.

[5]张波.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xx,23「14」:1832.

[6]赵洁.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xx,23「7上旬刊」:3736-3737.

7

1护理安全隐息及原因

1.1意外受伤

1.1.1跌倒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然发生抽搐与晕厥。如遇到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烦躁不安患者可以用床档保护,肢体约束。如果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搜自取下床档、约束带;高龄患者对病床不适应或夏天应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导致坠床。

1.1.3舍咬伤抽搐间歇期患者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然翻身抽搐易致舍咬伤。

1.1.4烫伤感觉障碍患者使用热水袋,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易致烫伤。

1.2走失精神异常及老年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小时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1.3窒息神经系统各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可引起食物误吸。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未充分证实胃管在胃内,鼻饲速度过快,鼻饲时床头未抬高,引起食物返流而致误吸。

1.4法律意识淡薄患者意识情况是神经内科护士观察的重点,如何判定患者病情有无改变需要护士认真观察。一旦病人病情变化而未能及时发现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造成医疗纠纷。另一方面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医疗记录不一致,都将成为在今后的医疗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的潜在隐患。

1.5管理因素

1.5.1优质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利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力,没有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分析会,对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及出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安全隐患。

1.5.2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的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数童的要求较高,如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相互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

1.5.3护理人力资源配!不合理合理人员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员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发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而出现角色冲突,长期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损害、障碍、缺陷、死亡。川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会及护理差错事故分析讨论会,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

2.2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护士长应随时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并将其纳人考核、年终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2]

2.3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坚持不懈的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及心电除颇的培训,增强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及应急能力。

2.4建立差错事故报告登记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加强质量控制,每月进行总结及反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鼓励大家积极上报,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挨批评而隐瞒事实。对积极上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减轻处罚,对故意隐瞒不报者故意惩罚。

2.5加强健康教育,确保患者安全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应用床档、约束带,避免坠床。对年老体弱、视力减弱、走路不稳、头晕眼花等患者下床活动时应有人陪护,避免跌倒。对癫痛患者加强防护,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间,防止舍咬伤。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致窒息。

8

摘要: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将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 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健康状态,并能将其心态调整好、配合诊疗护理,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的健康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xx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xx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62.7±8.5)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 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1.2.2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1.2.3心理健康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1.2.4疾病知识宣教 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1.2.5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1.3观察指标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xx,9(25):175-177.

[2]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xx,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等.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xx,4(2):67-69,73.

[4]王莉梅,母美菊.循证护理在ICU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2):107-108.

9

【摘要】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 ,手段,辩证施护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不足。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中医护理的性质及医学中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服侍,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整理、完善、创新。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但是醉着临床实践,还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我们传统统中医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实用的内容来满足需求,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 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 特需内科的护理:随着社会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这些患者很多在各事业单位担任职务、有一定经济能力、在总体上,、较强的经济支付能力,较高的文化层次。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服务护理。目前特需病房建设尚处初创阶段,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去探索对特需病房及其护理特色的研究,是加强特需病房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因为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 病房应有较好的适合病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有利于管理和恢复;「2」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努力满足病人和家属随时会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 「3」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基本功,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无痛注射、导尿、灌肠等操作应轻捷、利落。

2.2 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病人。例如跌倒、猝死、出血等,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三个“半分钟”的原则,即坐起半分钟、平卧半分钟、下肢垂下坐床边半分钟。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病人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加强心理上的安抚,对于患者的家属应该避免和预防脑出血及高血压。

辩证施护:

根据护理基本法则,再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基本特点有:1.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同病异护 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3.异病同护 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的治疗手段是中医护理的特色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推拿、拔罐、敷贴、刮痧、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法,以及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法、穴位注射疗法等给药方法,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见效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且都是西医护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在中医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在不断吸取现代护理学理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发扬辨证施护的特色。

10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和互补的人组成的小圈团体,它的组成原则是人为本原则,是在大家都自愿的情况下自发组建起来的具有目的性、技术性和科学性的团体。而品圈活动则是指使用科学管理办法和工具,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品圈人员进行管理,以达到激发人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目的,使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团队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医院医护人员是与患者与医院医疗的传播体,护理人员的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媒介,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因医护人员的手导致的医院感染占所有感染的32%,已经成为肿瘤内科疾病感染的主要途径。因此,该院选取20xx年10月—20xx年10月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作为研究解决医护人员手感染问题的实验体,证实了手卫生是解决手感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做好手卫生不但有利于预防病原菌传播,还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在岗的肿瘤内科护理人员18名,年龄22~55岁,肿瘤内科护师主管4人,肿瘤内科护师6人,肿瘤内科护士8人;期学历要求本科6人,大专12人;护龄2~10年10人,11~20 年 7人,>20年1人。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首先将自愿报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护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一共有14名组员,选出1名圈长、1名指导员和1名秘书,并运用头脑风暴法为拍品管圈小组命名,名字以积极乐观型为主,如微笑圈、呵护圈和护理圈等等。其次为品管圈小组提出品管圈主题,以小组人数为主收集14个主题,选出最符合该院的品管圈主题。最后,针对选出的主题制定合理的品管圈活动评价标准,其标准提出的目的是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1.2.2 手卫生现状调查 利用实地观察法了解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实地观察中,观察人员应采用隐藏方式观察医院现场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待观察结果出来后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连续 3 周的手卫生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到《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表》上[2]。然后对护理接触患者前、护理接触患者后、护理接触体液后、护理接触患者的手及物品进行无菌清洁操,并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五大手卫生观察指征,计算出手卫生依从性。

1.2.3 因素分析 要求品管圈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致使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并对相关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其分析出来的原因有18个,这些原因按影响主体不可以划分为人员因素、管理因素、设施因素和环境因素。根据该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情况,可以将主要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为:①用水洗手麻烦、耗时;②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③医护人员对洗手指征不清楚;④手卫生执行过程无人监管;⑤手卫生执行力度不够;⑥手卫生奖罚制度不够完善;⑦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4]。

1.2.4 对策与实施 ①建立并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 加强监督小组的执行力,任命护士长为监督小组组长,所有圈员都担任监督员并实行轮流监督制,相关品圈活动管理者要进行不定时随机检查,查看手卫生执行情况;②规范规章制度和制定培训计划: 医院相关科室手卫生管理机制及体制都需要重新制定和完善,医院必须根据医院实际情况、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对手卫生规定的相关标准,建设和完善监管机制及体系,实现对医护人员的合理监管。培训计划是指通过相关资料,如《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洗手的指征》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常识,并通过相关视屏为护理人员展示七步洗手法[5];③改善手卫生设施: 手卫生设施配备原则应坚持实用、方便和有效原则。实际手卫生过程中应尽量选择对手刺激小,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④做好宣传工作: 在医院所有的宣传栏、所有的洗手池旁等能够宣传的地方,都悬挂七步洗手法、六部洗手法和五步洗手法流程图,同时加强快速手消毒剂使用方法的宣传和教授。

1.2.5 效果评价 ①有形效果评价:有形评价是医院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最常用的评价方式,有形效果评价是指医院根据相关手卫生指南、手卫生规范及手卫生标准等,制定符合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的手卫生评价机制,重要是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评价;②无形效果评价:是通过圈员自填评分表,以此作为依据比较品管圈前后护理人员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采用 t检验,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18名参加品管圈活动的护理人员进行长达72 h的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得出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及护理人员无菌清洁前的各项能力变化,分析并计算出相关指标。这些指标所需要 的参数有医院实际规模、及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前手卫生执行人数、及实际手卫生执行人数,其中活动前手卫生执行次数1682人次,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328人次,依从性为 19.50%,品管圈活动后,对 1366 人次进行手卫生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实际手卫生执行次数为 910人次,依从性为 66.1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详见表1。

  3 讨论

3.1 品管圈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活中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度不高,不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手卫生标准,最终导致肿瘤患者被病菌感染。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减低医院感染率46.61%。结果显示,该院肿瘤科在品管圈活动前的相关依从性分别为12.55%、18.86%、18.30%、10.16%、85.71%,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19.50%。而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圈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得到有效调动,使圈员通过多种措施了解手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提高了五大洗手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其依从性分别提高到64.44%、42.86%、64.66%、90.83%、97.76%,手卫生依从性合计为 66.11%。

3.2 品管圈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力和质量,通过品管圈不但找到了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通过科学管理模式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有效改进了手卫生执行方式和设施,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效率,是护理手卫生的有效管理方法。通过品管圈不但激发了科室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以实现。

3.3 品管圈活动的不足

品管圈活动还处于初始阶段,医护人员参与品管圈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医护人员缺乏品管圈活动经验,部分计划难以执行,并且已经执行的活动也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测时间及发现时间长,需要占用医护人员很多时间,并且需要观察的人才也比较多,医院无法提供大的场地共被观察的人员使用。总之,手卫生依从性的观察和分析需要消耗很多时间和空间。

[参考文献]

[1] 黄金姣,梁金清,李春莲,等.PDCA 循环管理在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4): 267-268.

[2] 张月.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手卫生依从中的应用[J]. 天津护理,20xx,23(1): 60-61.

[3] 相健美,沈静华,严吉如.品管圈对提高肿瘤内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 右江医学,20xx(5):603-606.

[4] 马海霞.品管圈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xx(4):621-622.

[5] 郝贵枝.品管圈在改善护理品质中的应用现状[J].大众科技,20xx(2):73-76.

中国卫生产业 20xx年28期

11

摘要:

目的讨和分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实现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提升小儿内科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近2年以来在儿科就诊的168例患儿在护理方面的投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针对问卷中显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到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如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医疗费用较高、护理态度厌烦等,针对这些问题对应提出解决策略,使得护理沟通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是实现医疗服务高效性的主要实施者,应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院内患儿护理工作,同时注意家长的情绪安抚,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小儿内科护理沟通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儿内科护理;沟通;护理质量;有效性

0引言

对内科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恢复来说,护理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对患者的恢复作用较大,还对科室乃至医院的名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内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与护患之间的沟通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在小儿内科,患儿在就诊时往往会产生哭闹、焦虑,甚至是抵触行为,导致护患之间的沟通出现严重的障碍,再加上患儿家属出于对孩子的担心和爱护,常常也会与护理人员产生冲突,难以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1]。所以,促进小儿内科良好护理沟通的实现,是构建优质护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近2年来发生的168例小儿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为例,投诉的方式以患儿家属的口头投诉、满意度调查以及院长热线为主,投诉人员均为患儿家属,被投诉者为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共计42人次。

1.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针对小儿内科患儿家属投诉的主要内容进行统计和整理,调查的内容包括小儿内科护理人员的态度、技术、是否擅离职守、医疗费用、护理差错等。

2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问卷回收168份,有效问卷16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问卷的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共42例,所占比例为25.0%;护理人员技术欠缺,共28例,所占比例为16.7%;医疗费用较高,共25例,所占比例为14.8%;护理人员态度厌烦,共45例,所占比例为26.8%。

3讨论

3.1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小儿内科护理沟通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护理人员态度厌烦。这是因为在小儿内科就诊的患儿年龄较小,患儿哭闹现象非常频繁,护理人员对患儿态度容易产生厌烦,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欠缺,并没有做到工作中以人本为的护理理念,由此产生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2]。护理人员擅离职守、护理人员频发护理错误、护理人员技术欠缺也是造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常见原因,这源自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水平不高,当患儿发生突发状况时,护理人员没有及时进行护理,或者是采用了无效的护理方式,还有的护理人员甚至擅离职守,这些都引起了患儿家属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家属的投诉行为。还有的患者因为医疗费用较高而投诉,这是因为护理人员并没有提前将费用信息告知患儿家属,导致护患矛盾增加[3]。

3.2小儿内科护理的问题解决对策。

3.2.1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患之间的沟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应要求护理人员树立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科学适宜的方法安抚患儿情绪,做好患儿护理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改变护理态度,避免擅离职守和出现护理过失;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技术方面的培训,平时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类护理知识培训和护理再教育,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从而为患儿提供专业护理服务;最后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时时为患儿着想,一旦患儿出现突发状况,护理人员能够以过硬的专业技能实现护理的规范化操作[4]。

3.2.2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小儿内科患儿一般自主性较差,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表现为哭闹、焦虑、抵制等行为,这种情况下应学会与患儿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还应多与患儿家属沟通与交流,多以家属和患儿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做到理解和体谅[5]。尤其是在进行一些重要的护理治疗之前,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告知家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费用等信息,征求得到家长的同意或认可。

3.2.3公开收费标准:由于医疗费用问题导致护患沟通的现象很多,因此在患儿入院之初,护理人员就应该将医疗费用的相关收费标准告知患儿家属,在使用过重药品之前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如果患儿家属出现质疑,护理人员应予以耐心讲解,从而得到家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蓓.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xx(11):88-90.

[2]叶晖.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xx,10(3):296-297.

[3]李凤香.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5):138-138.

[4]杜燕华.浅谈护理干预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xx,(58):271+200.

[5]刘海霞.人性化服务在小儿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xx,(13):117+122.

12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起病隐蔽,笔者根据多年护理工作经验,总结出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对今后相关护理工作作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多数起病隐蔽,开始症状除轻咳外并无特殊,部分患者起病前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史。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及隐患、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日常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作总结。

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动后气促、胸闷,运动能力差、反应慢等特点,且多为中老年,日常活动中应防止发生意外,病房内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应有医护人员或家人陪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戒烟、酒;气温骤变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每天用0.9% 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发现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重视。

2呼吸内科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护理

疾病缓解期应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采取措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鼓励其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增加有效通气量,鼓励患者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护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发喘息时,加用解痉平喘药物,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应鼓励患者多咳嗽,多变动体位,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侧卧或半侧卧为宜;观察脉膊、血压、呼吸变化,尤其脉率与心律的变化及意识,准备好急救药、除颤器与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抢救;注意合并症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发生,观察药物副作用。积极开展积极有效的日常护理,降低肺炎、肺气肿、肿心病的发病率。

3日常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意识观察:若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朦胧、头痛、白天嗜睡、夜间烦躁不安、反应迟钝、两手扑击样震颇等,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呼吸观察:深长的呼吸可能有酸中毒,慢浅的呼吸可能是碱中毒,快浅表的呼吸表示肺部病变严重或有感染的可能。

输液的观察: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穿刺针口有否肿胀,使用氨茶碱静脉滴注时,应稀释后缓慢注射,应保持30~40滴/rain,避免引起心悸、心率失常和血压骤降,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慌气紧、心律失常等不适。

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当咳嗽频繁、痰粘稠不易咳出,提示已进入缓解期,若咯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等。

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密切观察血压和尿液的改变,测脉搏要注意其强弱、快慢、有无早搏等。

3.2临床护理:药物治疗护理: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及浓度;选用定量吸入气雾剂,吸人制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期间应加强心率、心律的监测;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松弛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反应性等作用。静脉注射时速度要缓,注射药物后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氧疗及卧床护理:使用持续低流量给氧,流速为1~2L/rain,氧浓度在24%~28%之间,给氧方式为鼻导管或鼻塞,氧疗过程中需调节流量时应先分离开鼻塞再调节流量;停用时先拔除鼻塞,再关闭氧气开关。病情好转时逐渐减少吸氧时间直到完全撤去。给氧过程中,定期观察氧疗情况,观察患者缺氧状况是否改善,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定时检查氧流量,随时添加湿化瓶中的蒸馏水。

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护理:在补充足够液体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先吸气道,再吸口腔。

4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患者常伴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焦虑、心情抑郁、脾气暴躁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为患者提供适合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患者任何主诉不适都应给予关心,并及时处理;对反应迟钝、言语罗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断其话题;不要罔顾患者的神情,耐心恰当地结束谈话;在呼唤患者要时用尊称,切忌直呼其名或床号;平时进病房时注意主动和患者打招呼,嘘寒问暖,以消除其孤独和恐惧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让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日常治疗护理期要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相应的专业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导其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病情许可的条件下投其所好,让其感受到关怀、理解及尊重。

5总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慢性过程,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发病因素,护理过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疾病的特点,善于与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时重视恢复期的全面综合护理,加强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对防止疾病的复发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育慧,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临床护理,2009年8月,第1卷第8期

[2]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 护理研究,2011年7月第18卷第19期

[3]孙桂荣,慢性支气管炎内科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护理 2012年2月第9卷第5期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ntitis,IE」是指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等,经血流直接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所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感染性心内膜炎按临床病程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增加,人工瓣膜置换术、植入器械术以及各种血管内检查操作增加,IE呈显着增长趋势。从病理报告来看,我国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居最前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差。如何对IE患者开展全面而有效地护理,成为了目前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我科对住院治疗的9例IE患者实施优质化整体护理,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地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xx年1月一20xx年2月共收治IE患者9例,均符合改良的Duke诊断标准;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3.8岁;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瓣膜移植术后3例。9例患者内科住院天数平均为24.7d,其中6例经胸超声检查可见瓣膜赘生物,2例可见瓣周脓肿;6例血培养阳性,其中5例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链球菌。9例患者中,1例因脾大重度贫血转往综合性医院治疗,1例转往外院手术治疗,其余7例经内科治疗好转后转至我院心外科接受换瓣手术治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IE患者反复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同时伴有发作憋气等不适症状,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往往存在焦虑、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治疗有初步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与家属做好沟通,尽可能多让家属了解IE合并心衰的治疗过程,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心理护理,为病人提供家庭支持系统,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2.2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

2.2.1抗生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参考用药指南,遵循药物半衰期,严格规范给药时间,抗生素现用现配,责任护士每班认真交接,输液标签注明给药时间,保证患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IE的治疗中,多数病例需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两种抗生素不能同时输注,中间需有效冲管。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致二重感染,应注意观察有无腹泻等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及时汇报医生。本组患者中1例因出现肝功能异常加用保肝药物,继续抗生素治疗。

2.2.2静脉的使用及管理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根据输液量选择合适的静脉,如患者同时持续输入其它抗心衰及营养支持药物,则应再建一条静脉通路,以保证抗生素能按时间输入。选用输液泵给药,以保证药物在规定时间内匀速持续输入,同时避免单纯重力输液因肢体改变造成液体不滴、液速改变。责任护士按护理级别每小时巡视病房,确保输液泵运行顺利,及时排除输液故障,检查输液管路是否畅通,交接班时观察输液量、余液量是否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输液过程中要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严防渗漏,确保药液顺利输注。本组患者中1例因合并心衰双上肢水肿采用深静脉穿刺,其余8例均采用外周留置针,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静脉炎及渗液情况,未出现用药不良事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2.3一般护理

2.3.1体温过高的护理IE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40.5°C。我们首先要做好体温监测,每4h测量体温并记录,同时做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感到被关心、重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一般采用温水擦浴,注意患者的舒适,保证被服及衣裤干燥平整。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超过38.5C给予安痛定肌注,观察用药效果并做好记录。

2.3.2抽取血培养的时机血培养阳性是诊断IE的主要标准,采血时机的选择和采血量的多少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很大影响。对怀疑IE的患者,应在患者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尽量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并且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过或未使用过抗生素的血培养瓶,如采血针为头皮针式,在穿刺成功后应先采集需氧瓶再采集厌氧瓶,如使用20mL注射器则反之。采血量每瓶10mL。本组患者中6例血培养阳性,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2.3.3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室环境,尽量安排单间病室,考虑患者情感需要允许一名家属陪伴。责任护士首先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上的照顾,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时保证患者卧位舒适,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静脉补充白蛋白,请营养科医师会诊制订食谱,营养食堂配送一曰三餐,保证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心衰的护理心力衰竭是IE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依据NYHA分级:心功能F级3例,心功能I级6例,2例患者入院时双下肢水肿。治疗期间均给予鼻导管吸氧,2?3L/min,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在保证患者营养摄取的同时限制摄入过多水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依据患者病情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效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均无憋喘等不适主诉,下肢水肿消退。

2.4.2其他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IE患者并发症大部分由赘生物脱落所致,常见的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栓塞等。20%?40%IE患者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率约为30%。如患者诉头痛、腰痛、肢体活动障碍或出现意识障碍、尿量减少应高度警惕是否有栓子脱落,及时报告医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赘生物脱落所致的并发症。

3小结

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IE呈显着增长趋势,并且致病菌已由链球菌居多转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在对IE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士需要做好抗生素的应用管理,掌握血培养的抽取时机、注意事项等以协助诊断,协助医师为患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同时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帮助其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顺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争取时机、打好基础。

内科护理论文14

一、教学组织与实施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引导护生尽快适应该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应引导护生正确看待这种教学方法,认识其潜在的优势,消除护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来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对护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监督、引导,使护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促进教师与护生及护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把讨论主题告诉学生,学生能提前进行信息资料的搜索,从而增加自主讨论的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与完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与护生、护生与护生建立讨论小组,进行网上讨论。在高等护理教育扩招的大环境下,在课程学时不变,教学资源与师资有限的条件下,网络环境下以病例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大班讨论式教育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切实可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善与评价。

内科护理论文15

肾内科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并发症多。做好安全隐的及时解除,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开展优质护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更显示护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促进患者的安全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现将我科几年来对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作一概述。

1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分析

l.1安全设施不完备

肾脏内科病人多有水肿、消瘦、营养失调等问题,如病区没有完善的安全设备,摔伤、跌倒、坠床多种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1.2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因而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机会就多。对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不重视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分析。

1.3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病人应享受的权利护士在医疗活动工作中负担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和倾听者的角色,同时又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工作任务;下班回家后又扮演着妻子、母亲、女儿的角色。护士少,护理工作任务量大,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都在超负荷的工作还导致护理纠纷增加,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去。

2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2.1坠床、摔伤、跌倒的护理

由于患者营养失调,感觉运动障碍,如肢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视力模糊、意识模糊及躁动所致。入院时做好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活动耐力及既往史的评估。根据病情及评估结果指导患者采取适宜的活动。保持病室及床单元安全、整洁、室内光线充足、柔和,无危险物品。生活物品摆放有序,易于患者取用。嘱患者穿防滑鞋,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离床活动时有人陪护,避免睡前大量饮水。对于危重患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应有家属24小时陪护,必要时使用床栏和约束带。若病情需要使用约束带时,填写《约束带使用告知书》。挣得病人家属的同意后方可使用。使用约束带时应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每两小时放松一次,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血液循环。

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护士及家属应根据其自理活动情况及日常生活习惯,关心、督促和帮助其进行日常生活和个人卫生料理,如洗脸、刷牙、更衣、修剪指甲等。

在进行行走训练时,应注意防止跌倒造成骨折或其他更严重的损伤。在进行日常生活料理时,应给与患者充足的时间,切记催促,不要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的环境,以防不测。

功能锻炼时有人陪护且强度要适宜,患者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征候,不要过度活动导致体力不支而发生意外。

病房夜间开启地灯,病区夜间光线柔和,病区要使用安全警示标示(如在卫生间、洗漱间及楼梯间)病人下床时要先坐在床边休息后再下床活动,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安全教育。

若已经发生跌倒、摔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积极采取急救措施救治患者,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积极总结经验,采取防范措施,吸取教训。

2.2各种管路滑脱的防范护理

肾内科的患者因病情变化及病情需要,身体上会安插多种导管。对有管路的病人,我们要告知患者放置管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养成主动保护意识,并给与怡当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保护好管路。所有管路均需标示明确并妥善固定(使用各种固定装置),每班测量管路的长度并严格交接班,对躁动患者取得家属同意后给与适当的约束和使用镇静剂,以防止管路的意外脱落,以免再次插管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若已经发生管路滑脱的不良事件时,配合医生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将管路滑脱造成的伤害减小。并按我院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并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2.3并发症的护理

肾内科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营养失调,活动受限等易导致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2.3.1压疮护理对策

预防压疮关键在于消除诱发因素,护理工作中应做到六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过度清洁,损害油脂分泌;用温水及中性清洁剂;皮肤干燥者涂抹润肤露;易潮湿的皮肤可使用保护膜及保护粉;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机械性的损伤,避免拖、拉、推等现象。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每曰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和皮肤的血液循环及增加营养,减少压疮的发生。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蘸少许红花酒精用手掌大小鱼际紧贴皮肤,压力均匀地按向心方向环形按摩,由轻到重,每次按摩3到5分钟,已压红的软组织或已发生的压疮,只能用上述方法在周围按摩。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背按摩。

减压护理:保护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使之处于空隙位,对易于发生压疮的患者应卧气垫床,并在骨隆突处和受压局部垫气垫圏、海绵圏或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等。患者取半卧位时,注意防止身体下滑,可在患者大腿下垫软垫。在高危人群(危急重症、长期卧床等患者)可能受压的部位预防性的使用溃疡贴等给与减压保护,等自然脱落时再给与更换,一般为7-10天。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积极治疗原发病:对易发生压疮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患者,应考虑进行鼻饲或静脉补充。

健康教育:护士与家属一起对发生压疮的可能性作出评估,家属要了解皮肤护理及压疮的关系及其发生、发展和护理知识。让患者和家属边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入院时做好压疮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i压疮风险评估10-12分为高危,应每周评估一次39分为极高危,每3天评估一次。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重新评估。

2.3.2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患者下肢抬高,早期被动活动患者下肢;使用弹力绷带或者穿弹力祙,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在患侧下肢输液,引起静脉血栓;遵医嘱应用抗凝药,降低血液粘稠度。

3讨论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护患的沟通,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规范医疗护理行为,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完整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关爱生命健康,保障患者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