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门范文

猫教案_猫教案四年级

关于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活动准备

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目标

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

教师可通过出示图片,引出儿歌。

二、游戏一

“猫捉老鼠几点了”

玩法: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最后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符合条件的老鼠要赶快逃到旁边,否则要被猫抓走。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是否逃得对,没有逃的是否有遗漏。

规则:能听清指令,正确逃跑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要被老猫抓走。

三、游戏二

“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幼儿装扮自己,将自己变成穿着不同的老鼠”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卡片上老鼠的样子,用背心、书包和帽子等装饰物来装扮自己,并记住自己的号码,能用完整语言表述自己是一只怎样的老鼠。玩法同前,幼儿扮老鼠,老师扮猫,一问一答念儿歌,老师说出衔走花花洋伞的老鼠是怎样的。游戏不断进行,教师提出的条件不断变化,并增加难度。如戴帽子穿背心、穿背心不背书包……

规则:装扮完请两位好朋友帮助检查自己的打扮是否与图片吻合;听清条件逃跑正确的老鼠为赢,没有逃或逃错的老鼠为输。

四、游戏三

“根据老鼠号码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知道自己图片上的号码,教师要不断变化要求,并增加难度。如号码比6小、比2大比8小、号码是比6大的双数、不穿背心号码比8小……

规则:在规定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否则也算游戏失败,接受暂停一次游戏的惩罚。

游戏结束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游戏状况为胜利者颁奖,评选本次游戏中的“机灵鼠”。

驸儿歌

「上海话原版」猫捉老鼠几更天? 一更天。 猫捉老鼠几更天? 二更天。

猫捉老鼠几更天? 三更天。 天要亮么? 亮了。

雨要落么? 落了。 我顶花花洋伞呢? 给只老鼠衔走了。

伊长啥样子? ……

「普通话改编」猫捉老鼠几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雨下了吗?

它长什么样子呀?

两点了。 猫捉老鼠几点了? 四点了。

六点了。 天亮了吗? 亮了。

下了。 我的花花洋伞呢? 被只老鼠偷走了。它是只…”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钻爬,增强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懂得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老奶奶家),门帘,纸箱三只,柜子四只,小猫头饰若干,小老鼠若干,律动音乐,铃铛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进入情境。

"我是猫妈妈,你们都是我的猫宝宝。宝宝们,你们都有哪些本领?"(跳的本领,爬树的本领,捉老鼠的本领等等。)(小猫用动作表现自己的本领。)

二、展示本领。

"小猫们都有许多的本领,会跳,会爬树,会捉老鼠,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展示自己的本领吧!"

三、猫妈妈带领小猫捉老鼠。

1."宝宝们,老奶奶最近犯愁了,经常有老鼠偷吃她家的东西,老奶奶可着急了,她知道我们宝宝会捉老鼠,想请你们帮她捉住老鼠,你们愿意吗?"

2.小猫跟随猫妈妈去捉老鼠。

(1)"老奶奶家在那儿,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出发,要是发现老鼠赶快捉住。"

(2)小猫爬进老奶奶家后发现老鼠,都去捉老鼠,老鼠速度太快都钻进了洞里。

"老鼠真狡猾都逃掉了,我们回去歇会吧。"

(3)小猫和猫妈妈一起找原因。

"我们刚刚为什么没有捉住老鼠?""老奶奶家门帘下面有很多小铃铛,刚刚我们钻进去时碰到了,这次我们钻的时候,身体要低一点(我们来练练看),不要碰到铃铛。"

3.小猫们再次去捉老鼠。

(1)小猫们再次进入老奶奶家,又发现老鼠。

"你们跟着妈妈出发吧。当心不要碰到门帘,发现老鼠:快捉住它们。""小老鼠逃得太快了,我们再回去歇会。"

(2)再次找原因。

"我们刚刚已经轻轻钻过门帘,怎么又没捉到呢?(老鼠逃跑的速度实在太快了。)""那我们再练练怎么爬得快。"

4.小猫们第三次去捉老鼠。

再次强调要轻,快。

"准备出发,这次还要轻轻钻过门帘,看见老鼠要爬得快,捉住它。出发。""啊呀,宝宝们捉住老鼠了,再找找还有哪儿有老鼠。都捉到老鼠了,快带回家。"四。小猫和猫妈妈,老奶奶一起跳舞庆祝。

"宝宝们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老奶奶出现:"谢谢你们帮我捉到了老鼠。""我们一起来庆祝吧。"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词,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对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产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他小时候的可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公园适合做什么公益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们想见识一下吗?「出示猫的图片」这位朋友,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来,我们一起来呼唤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课件出示课题)2.介绍老舍。让学生先说。

3.小结: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叫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除了写作生平还有两大最突出的爱好,一是养猫,而是养花。《养花》我们也会在六年级的时候学到。让我们先在《猫》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去体会他的情感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一)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学生自学,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性格任凭无忧无虑屏息凝视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开辟枝折花落

(2)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3)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4)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3)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交流

(1)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2)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出示大花猫小时候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花猫小时候可爱的样子。

1.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2.课件出示: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1)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句呢?

(2)我们把“更”字换成“很”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3)课件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4)把这两句话对比一下,你觉得那句比较好?为什么?

(5」小结:一个“更”字让我们知道了大花猫的可爱,也让我们知道了小花猫更可爱,这是一句(过渡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使用过渡句,使文章思路更清晰,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更自然。

(6)课件再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7)我们一起把小猫的可爱读出来。

3.课件出现: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1)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2)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3)小结:这是一句(拟人句),小花猫就像小孩子一样淘气、坚强。赋予了它人的灵性,我们在写作时也要赋予动植物人的语言,人的表情,人的情感。

(4)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来把这句话读一遍,读出小猫的淘气和坚强。

4.课件出现: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你为什么喜欢这句?

(2)在介绍作者时,我们了解到老舍先生是最喜欢(养花的),现在这个淘气的小猫把它最爱的花折断了,但是他却绝不会责打它,说明了什么呢?

(3)因为疼爱它,所以老舍先生评价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生气勃勃”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可以查字典,注意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4)小结:所过之处折射花落,这真是一只淘气的小猫,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眼中它却是那样的(可爱)。

(5)你们愿意把小猫的淘气和可爱读出来?

5.归纳

「1」如果这只小猫是你家的,你会怎样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这真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小猫。

「2」我们知道老舍先生非常喜欢这只猫,你和它产生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3」我们一起来把第四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无忧无虑呼唤抓痒遭殃责打生气勃勃

2.复习第四自然段。

二、讲读第1—3自然段,体会情感及写法

提问:课件出示长大之后的猫的图片,小时候的猫是可爱的,那么长大之后的猫是怎样的呢?

(一)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

课件相应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这一句的重点词是那个?「板书:古怪)

3.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提问: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找一找,画出来。「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体会猫的老实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你从那个句子感受到猫很老实?(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2)你们都找到了这一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两句那些词让你体会到猫的老实?(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等)

(4)小节:多么悠闲啊!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表现猫的老实,谁愿意来读一读。

体会猫的贪玩

提问:猫是怎样贪玩的?(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去一天一

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会有谁在呼唤它(老舍),会怎么呼唤?(喵——)

(3)可是,齐读句子。

(4)小节:一天一夜不回家,玩得忘乎所以,难怪老舍先生说它贪玩了。

(5)谁能用“任凭,也”这对关联词造句?

体会猫的尽职

(1)师引领“尽职”句: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2)课件出示图片:结合图片说说什么叫“屏息凝视”。

(3)连几乎听不到的呼吸声都要控制,那读的时候时候该怎样表现?(生练读)

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同学们,让我们找准目标,屏息凝视20秒,感觉怎样?

(4)而猫呢?生再读。

4.体会猫的性格古怪,总结第一段的学习方法

(1)看黑饭上的板书,老实、贪玩、尽职,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了怎样的句式?(说它??可是)

(2)难怪老舍先生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课件出示)

(3)现在我们来做一道练习题:

课件出示: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可是又(」;说它(),可是又()。

猫教案第二课时

5.自学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2—3自然段,然后完成第二和第三道题。

(2)课件出示: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可是又()。

3.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吧,可是又()。

(3)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注意读出猫的古怪。

「二)品词品句,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提问:长大之后的猫除了古怪,你还能从它的身上感受到什么?「可爱)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呢?找出来,读一读。)

1.感受人爱猫,猫爱人的场面

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双脚立定跳远,要求跳过30厘米宽的距离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些当作粮食的雪花片片若干。

2、场地布置:画两条距离为了30厘米的线作河。

【活动过程】

一、进入场地。

进入场地之前,教师用铃鼓指挥幼儿由一路纵队练习走、跑交替,提醒幼儿注意间隔距离。进入场地后,教师整理队伍,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这个环节一定要让幼儿按规则来站队)

二、身体活动准备。

整理队伍之后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的身体的准备。

师:请你们跟着老师来做动作。(扭一扭腰,转一转头,踢踢腿,手臂上举,前平举,打开放到两旁,侧平举,蹲下、腹背运动)我们的骨头和胫骨都打开了,你们感觉怎么样啊?那我们就来做个游戏吧!

三、游戏进行。

师: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的名字叫猫和麻雀。游戏要怎么样玩呢?那你们要怎么样做呢?(提醒幼儿要安静听老师讲玩法)

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小麻雀饿了,所以他就要到粮仓里找食吃,可是粮仓外面有一道沟,小麻雀要用双脚向前跳过去,可别掉进沟里了,粮仓里面有一只猫在睡觉,它被吵醒了就会捉我们,大家要赶快跳出沟来。

师:先看看老师扮演小麻雀怎么样去偷食物,(教师示范游戏,在做立定跳远的时候教师要重复几次,以便幼儿记住动作的要领)

让幼儿练习立定跳远:老师让幼儿在圆圈旁边的两条一组的横线上进行分散练习立定跳远,提醒幼儿屈膝,两脚用力蹬地跳起,轻轻落地保持身体平衡。

游戏《猫和麻雀》。请一个幼儿戴上头饰小猫,蹲在家里,其余的幼儿扮小麻雀,围在大圆圈外蹲下,教师扮麻雀妈妈,说:猫醒了,我们快去找食吃吧!带领幼儿双脚站立,向前轻轻跳进粮仓作吃粮食状。一会儿麻雀妈妈说:猫醒了,我们快走吧!扮猫的幼儿站起来去追捉“小麻雀”。小麻雀跳出圆圈后蹲下,“小猫”就不能再捉。

整理队伍。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身体活动。

【结束活动】

我们都累了,我们就回去休息一下好吗?

老师讲评游戏活动情况,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带领幼儿做放松整理活。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能听辩音乐中的滑音部分并作出反应,学习遵守游戏规则。

3、在轻松愉快的游戏场景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歌曲《猫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师扮演大猫。

2、材料准备: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朵、蘑菇等,《猫捉老鼠》音乐完整版及分段版,猫和老鼠的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小老鼠吃米

(1)明确角色,提炼动作。

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

师:听,鼠宝宝们在做什么?(播放《猫捉老鼠》前三段音乐)

师:你会跑来跑去吗?谁会轻轻地跑来跑去?(幼儿个别及集体相结合做动作。)

(2)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哎呀,我的肚子好饿。你们饿吗?我们一起出去找点米吧!(引导幼儿在场地中间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

师:米的味道怎么样?你是怎么吃米的?(请个别幼儿示范。)

(3)再次表现。

师:你还想吃点什么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动作表现“吃”这一行为。)

师:宝宝们,吃了这么多米,让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吧!

师(小结):刚才有的鼠宝宝会轻轻地跑来跑去,找到米还会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鼠宝宝真能干!

2、大猫来了

(1)听辩音乐。

师:听,谁来了?它来做什么?(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师: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师:大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小老鼠的?(再次听辩第四段音乐中的滑音部分。)

(2)明确游戏规则。

师:听到大猫的叫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我们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3、游戏:猫捉老鼠

(1)由教师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教师鼓励每个幼儿参与游戏,观察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即听到滑音后逃回家。

(2)由幼儿扮演大猫,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猫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它是什么时候去捉老鼠的?(帮助幼儿梳理游戏情节,将其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谁想做大猫?

(3)引导幼儿变换躲藏地点进行游戏。

师:如果我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找米吃,大猫来了,我们还可以躲在哪里呢?(如大树后面、花丛后面等。)(游戏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师:宝宝们,现在我们到更远的地方去找一找还有些什么米可以吃。

活动反思: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色彩鲜艳的树木、花丛等道具布置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在巩固歌词、熟悉歌曲最后一个音为抓、逃信号的规则后,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教师通过变化玩法,不断添加新的刺激与挑战,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们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个个跃跃令人令人欲试,热情高涨。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诙谐了解故事情节。

2、引导幼儿自由创编老鼠偷东西时的准备动作以及猫抓到老鼠的得意动作。

3、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 椅子 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藏在音乐里你们仔细听听看,听完之后告诉我听到了谁?

分享快乐作文1200字

*播放音乐

提问:你听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有猫在睡觉,小老鼠的叫声。)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讲述故事

师:这是发生在晚上的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有一只爱睡觉的老猫睡着了,小老鼠偷偷出来准备做做热身运动伸伸臂,踢踢腿,弯弯腰,蹦蹦跳,在老鼠准备的时候猫醒来了,一把抓住老鼠,猫是最后的.胜利者,得意的跳起了舞。

2、分解动作

*猫是怎样睡觉的?躲在油瓶后面,呼呼大睡。

*小老鼠是怎样出来的。

师提示;轻轻的,踮起脚尖,慢慢的走到油瓶面前,

3、幼儿练习

*小老鼠看到猫在睡觉,做准备动作,会做哪些准备动作呢?

幼儿创编(伸伸臂,弯弯腰,压压腿,蹦蹦跳)

*师将幼儿的创编动作有序安排,方便幼儿记忆,(从上向下,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腰部运动----下肢运动)

*配乐练习,师幼互动,师当猫。幼儿当老鼠。

*在播放音乐重音时候,问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坐在座位上听音乐知道重音时猫醒了,抓住了老鼠。

*哈哈,小老鼠还是被老鼠抓到了。老猫可高兴啦!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得意的动作呢?(幼儿创编做动作)光这样还不得意加上音乐把你们得意的动作表现出来。

4、配乐练习

*分配角色

*交换角色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表演的是猫和老鼠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晚上,所以我们给这个舞蹈个们名字,猫鼠之夜..

猫教案 篇7

知识与技能 :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

中学教师师德师风总结

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